按数据来说,三家工业总产值、增加值轮着坐头把交椅,而论科技创新能力,深圳、上海目前仍然是苏州对标找差的标兵。但我们也要看到,苏州自十三五以来到十四五开局这阶段,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,资金和政策的双重组合拳下,通过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,以及吸纳基础性研发等等一系列举措,有效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,促进了工业重大门类产业链的强链、延链、补链。所以,我本人坚信,苏州把发展实体经济、坚持制造业立本作为城市信条,必定会不断丰富制造业内涵、做强工业大市里子,与深圳、上海一起长期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鼎立三足,甚至能稳定领先深沪两市。
苏州工业经济的特点,就是大,大到可以覆盖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等产业链,形成完备的工业链体系,这也是苏州工业生产总值能够突破4万亿元,和兄弟城市“深圳”成为中国工业第一城的重要原因。
苏州工业经济的短板,在于产业大而不强、大而不新上,特别是数字化程度、集群化程度、创新化程度还不够高上,传统行业还是依赖于劳动密集比较多,依靠数字经济走出发展新路的转身还不够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