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四郊的许多农村,,是江南著名的丝绸之乡,养蚕植桑的历史十分悠久,在漫长的蚕桑养植历史过程中,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养蚕习俗。
每年到农历十二月十二日,养蚕人家都要准备了酒菜鲜果祭祀灶神,祈祷蚕桑丰收。同时还要“洒布种”。过去蚕农不懂科学,把丰收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。除了灶神外,蚕农崇拜的重要神灵,就是马明皇。每年清明前,吴江震泽等蚕乡,常有民间艺人挑了担子在各处穿家走户。担子的两头是两只米桶,担上恭恭敬敬地供着马明皇菩萨像。艺人挑着担子,每到蚕农门前,就高声叫道:“蚕将军来哉!”接着就手持木鱼、小锣,边敲边唱起来。蚕家认为这首歌能为他们今年的蚕事带来丰收,所以对艺人十分感激,通常都要送些米、面等食物给他们。艺人有时也会用红纸剪成猫、狮等形象贴在蚕农家的大门上,这就是所谓“蚕猫”“蚕狮”了。
蚕上山结茧时,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“望山头”,互相探望,互送礼品,预祝蚕花收成好,送礼主要是娘家送给女儿家,常送的礼物有黄鱼、韭菜、水晶糕、水果、线粉、梅子、枇杷等。
养蚕还有不少禁忌,如不能到人家屋子旁边去斫草,因为草代表蚕花、蚕运。蚕宝宝入眠时,不能在地里浇粪,炒菜时不能起油锅。蚕室内倘若发现有蛇,不能声张,而只能说“青龙来了。”蚕农将蛇看作是传说中的神蚕——龙蚕,龙蚕一到必能丰收。